近日,市政府辦公室印發《湘潭市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28條措施》(以下簡稱《28條措施》),緊扣市場主體發展的核心訴求,聚焦惠企政策落地、要素成本降低、政務服務優化、監管方式創新等關鍵領域推出硬核舉措,著力擦亮“湘潭服務、相當專業”營商環境品牌,持續打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。
惠企政策直達快享,為企業發展注入“強心劑”
惠企政策獲取與兌現效率,是衡量營商環境建設“誠意”的重要標尺。《28條措施》對惠企政策落地環節進行全面重塑,推動政策服務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送達。
在政策推送環節,湘潭建立惠企政策集中統一發布機制,政策出臺后3個工作日內,將在“湘易辦”政策兌現服務平臺、市政府門戶網站同步發布解讀,明確支持對象、實施范圍、額度標準等核心要素。進一步優化調整涉民營企業惠企政策,推動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》等落實落細。同時通過設置咨詢展位現場指導、組織親清政企“輕騎兵”送政策入企等方式,確保政策紅利精準滴灌。
在政策兌現環節,形成全市“免申即享”惠企政策清單,承諾原則上當年政策當年兌現;探索惠企項目申報在政策兌現系統統一取碼、一碼貫通,強化惠企政策“直達快享”;優化惠企政策申報流程,建立申報材料容缺受理機制。
為避免資金“跑冒滴漏”,湘潭將強化惠企資金全過程監管,對涉企獎補資金進行實時跟蹤,確保資金流向清晰、可追溯。嚴肅查處財政留存、拖延、挪用應撥付企業資金等行為。
要素成本“減負”,多維度破解企業后顧之憂
降低企業經營發展的綜合成本,是激發市場活力的基礎所在。《28條措施》聚焦企業“降本增效”訴求,打出一套要素保障“組合拳”。
在物流降本方面,湘潭瞄準“通道暢通+設備更新”雙向發力。一方面,推進“湘潭—東盟”鐵海聯運班列穩定運行,推進長株潭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(湘潭九華)及鐵路專用線、湘潭港鐵牛埠港區三期碼頭工程及疏港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,加快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。另一方面,落實獎補政策,加快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,鼓勵推廣使用新能源營運貨車,從運輸工具端降低物流成本。
在用地和用能保障方面,《28條措施》明確,深化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改革,實現不動產登記高頻業務“全省通辦”,支持企業實施“氣改電”“煤改電”“油改電”,推動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納。
針對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融資難、融資貴問題,湘潭搭建“政銀企”長效對接機制,定期舉辦精準對接活動,建立對接項目跟蹤服務機制;推動知識價值貸款“提質擴面”,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范圍和擔保放大倍數,降低綜合擔保費率和反擔保門檻,為企業注入金融“活水”。
深化“監管+服務”模式,讓企業安心經營
《28條措施》在規范監管、優化服務上持續發力,為企業營造更安心的生產經營環境。
市場監管領域,湘潭將全面推進公共資源交易“機器管招投標”工作,推廣保函代替保證金制度,建立招投標“預防—預警—處置—懲戒”全周期閉環監管新格局,提升智慧監管水平。
涉企檢查將再規范、再提升。《28條措施》要求,執法部門要實行“聯碼督查”,規范使用涉企行政檢查格式文書,深化“綜合查一次”。今后,將逐步提高非現場檢查占比,推行“守信少檢”。探索建立“沙盒監管”規則,對入盒企業采取柔性監管措施,為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留出空間。
圍繞政務服務提質增效,湘潭將在落實國省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重點事項基礎上,拓展本地特色事項,夯實“專區、專窗、專人、專評、專督”工作模式。嚴格規范中介服務,建立中介機構服務質量評價機制。依托“親商管家”服務平臺,打造“線上+線下”立體服務企業模式。促成“跨境一鎖”業務模式在湘潭綜保區落地實施,為企業提供“全方位、零距離”“7×24”小時通關服務。加大“兩欠”清理力度,推動拖欠企業賬款已生效判決存量案件3年內“清零”,深化破產企業處置府院聯動機制。
尤其值得關注的是,《28條措施》對知識產權保護和科技成果運用的聚焦。湘潭將進一步完善重點產業、重點項目知識產權“全鏈條”司法保護機制,深化知識產權審判“三合一”改革,完善地理標志產品等地方特色品牌保護機制,加大對鄉村特色產業的保護力度。在企業“先用后付”、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等方面制定科技創新政策,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。
此外,針對大學生創業環境優化,《28條措施》明確,設立支持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,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個人在潭自主創業最高可申請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,合伙創業最高可申請4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,并給予實際利率50%的貼息。同時,將符合條件的人才住房籌集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計劃,滿足在潭就業創業人才等群體階段性住房需求。
(文/謝雨芬 趙理 倪娜)

湘公網安備:43010302000524號

繼續訪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