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推門見綠,益陽城市環境越來越好。小孩子家門口上學,對外來人員非常友好……”這是新“益陽人”楊且方對益陽市的評價。
2021年,老家在江西省贛州市的楊且方大學畢業后來到益陽,5年間立業、成家、育兒,也見證了益陽5年來的變化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聚焦高質量發展,銀城益陽變得更有實力,古城益陽變得更具活力,山水益陽變得更加美麗,幸福益陽變得更為可感。
壯大產業——
高端電子元器件產業領跑全省
今年9月,省政府辦公廳出臺《支持益陽高端電子元器件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》,推動益陽打造高端電子元器件產業集聚區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益陽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尤其是高端電子元器件產業。鋁電解電容器產業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0%,電子電路板產業占全省產值份額的80%,益陽市資陽區在全國十大新型PCB產業基地中排名第七位。
益陽市真金白銀送政策,出臺“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”“產業人才20條”“推動電容器、電子電路板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”等,不斷為企業降本增效,三年累計兌現獎補2.27億元。
益陽市真抓實干強主體,在壯大電子元器件鏈主企業湖南艾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奧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同時,引進培育信維電子科技產業園等項目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益陽市培育1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、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、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以及一大批省級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。
益陽市打造創新平臺,建強校企合作紐帶,為企業研發創新打下基礎。艾華集團突破高比容電子鋁箔、薄膜電容等方面核心技術;奧士康網格屏蔽結構的阻抗計算方法填補國內理論空白;信維電科打破國外對高端MLCC技術的壟斷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益陽市鋁電解電容器獲評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,電子電路板被認定為省級產業集群。制造業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31.5%提升至2024年的33.3%,位居全省第三。
以“文”興城——
獲評“全國文明城市”“文學之鄉”
“十四五”期間,在中國作協和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,益陽市連續舉辦“作家活動周”暨中國作家“益陽文學周”、全省鄉村文化旅游節等活動;“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”和“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”在益陽啟動;王蒙、梁曉聲等一批知名作家到益陽采風創作、開辦講座等。
這幾年,益陽市以“文”為主線,通過以文興城、以文興業、以文引流,實現高質量發展,獲評“全國文明城市”“文學之鄉”。
益陽市以創建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為契機,開展城市更新和治理。建成3座垃圾焚燒發電廠,成為全國率先實現垃圾焚燒發電資源化利用全覆蓋的地級市之一。投入49億元,對城市污水管網實施改造提質,生活污水收集率提升至80%。實施426個“三微”改造項目,18.6萬名居民生活環境優化。益陽市以“繡花功夫”做好城市管理,創新設立32座城管社區工作室,將服務窗口延伸至居民家門口,規范設置75處早夜市疏導點,既維護市容市貌,又保留城市“煙火氣”。公共區域保潔全覆蓋,機械化清掃率提升至92.5%。
清溪村,是作家周立波的故鄉,也是他的長篇小說《山鄉巨變》創作原型地。2022年起,清溪村盤活農房,建設運營22家以周立波、王蒙等國內知名作家或出版社命名的書屋,取得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新成效,“文學+文旅”模式獲評文旅部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創新二十佳案例。今年前三季度,清溪村接待游客142.46萬人次,同比增長40.3%。旅游總收入達1431.63萬元,同比增長12.28%。
益陽市深挖“文、體、茶、竹、湖”特色文化資源,擦亮“山鄉巨變第一村、古城神韻、古道茶鄉、桃花江竹海、洞庭印象”五張特色名片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益陽市創評茶鄉花海、桃花江竹海等國家4A級景區9家,總數達到12家。明清古巷強勢“出圈”,成為文旅打卡新地標,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累計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。2024年,益陽市接待國內游客、來益游客總花費,較2021年分別增長57%、63%。
改善民生——
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八成
每到中午時分,益陽市赫山區會龍山街道會龍山社區的“益老食堂”便熱鬧起來,老人們圍坐在一起,吃著可口的飯菜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益陽市建起86家“益老食堂”,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。正價12元一餐,老年人根據實際情況享受2至10元助餐補貼和2元配送補貼。
2021年至2025年9月,益陽市民生支出累計達1583.06億元,占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的81.36%。這筆“真金白銀”主要用在“一老一小”、就業、教育、衛生健康、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。
益陽市在鄉鎮街道建設具備全托、日間照料功能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,在社區推廣居家適老化改造等項目,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專業的照護服務,一日三餐有保障。益陽市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,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,通過個稅減免、多孩家庭購房獎勵等政策,減輕年輕人家庭負擔。
通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、創業擔保貸款貼息、公益性崗位開發等系列舉措,益陽市為勞動者提供多元化的就業選擇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城鎮新增就業超15萬人。
為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,益陽市新建、改擴建近500所幼兒園和中小學校,新增7萬個優質學位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益陽市創建6個國家級、72個省級醫學重點專科,基本形成“城市15分鐘、農村30分鐘”就醫圈。
益陽市連年提高失業保險、城鄉低保、特困人員供養、殘疾人“兩項補貼”、孤兒和困境兒童補助標準,建立因病致貧風險防范機制。
(文/楊軍 張佳偉)

湘公網安備:43010302000524號

繼續訪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