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1日,省老齡委向社會發布《2024年度湖南省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》(以下簡稱“公報”)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省民政廳廳長、省老齡委副主任、省老齡辦主任黃東紅,對公報進行了解讀。
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,高齡化特征更加凸顯
公報指出,2024年末,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536萬人,占總人口的23.49%,較2023年增長1.26個百分點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16.68%,80歲以上高齡老人增至221萬人。
“公報反映出我省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,進入了中度老齡化階段,且高齡化、長壽化特征更加明顯。”黃東紅說,近年來,省委、省政府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,切實推進社會保障、養老服務和健康支撐三大體系建設,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成色更足,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更強。
黃東紅談到,我省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的數量已經超過127萬,空巢老人276萬多,全省老年脫貧人口中因病造成返貧致貧風險的占比超過48%。這就要求我們今后在政策供給和服務體系建設上必須更加精準、更有韌性,實現政策從“有”向“優”提升,從“廣覆蓋”向“提質效”轉變。
完善政策服務體系,晚年安康更有保障
伴著秋日暖陽,花垣縣花垣鎮登高樓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歡聲笑語不斷,三五成群的老人在一起拉家常、打牌下棋。在這里,醫療康復室、文化活動室、長者食堂等設施一應俱全,為2000多名社區老人提供暖心服務。
公報顯示,截至2024年末,全省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29571個,擁有養老床位38.81萬張,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數達25.27張,養老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。
黃東紅說,近年來,湖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,認真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在社會保障、醫療健康、養老服務等方面持續用力,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。
記者從省老齡辦了解到,截至2024年末,1660多萬老年人分別享受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,納入城鄉低保的老年人近57萬人,參加城鎮職工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老年人逾1600萬人,生病住院政策范圍內醫療費實際報銷比例分別超七成、近六成。437所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科,醫養結合機構256家,高血壓、糖尿病“兩病門診”專項用藥惠及280多萬患者,其中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。
黃東紅表示,下一步,全省民政系統將進一步加強普惠性、基礎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設力度,下大力氣構建老年人利益保障完整鏈,努力讓更多老年人擁有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。
加快適老化改造,有愛無“礙”環境更多標配
“電梯問題解決了,我們這些老人安心了。”看著工人在電梯井里施工忙碌,家住長沙市湘江新區麓谷E家人小區的周爹爹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地。該小區建于2005年,老舊電梯故障頻發,困擾居民上下樓。今年4月,小區19臺服役超15年的老舊電梯煥新項目開工,小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像過節一樣開心。
公報顯示,2024年,全省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561部;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適老化、無障礙改造小區189個。投入7500多萬元,幫助14735戶老年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,為10969名老年殘疾人開展輔助器具適配服務,服務率達97.7%。
黃東紅表示,社會適老化改造,既是一項暖心工程、德政工程,又是促消費、擴內需的工作重點任務,將有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下一步,我們將更好發揮省老齡委綜合協調職能,針對老年居住、交通出行、金融通訊、政務服務等常見場景,提出適老化改造要求,共建老年友好型社會。
記者了解到,省民政廳、省老齡辦已經明確四個發力方向。一是緊跟新政策,挖掘發力支點。結合促消費、擴內需工作重點任務,打造一批智慧化、綠色化、適老化改造樣板間。二是緊跟新業態,發展適老產業。支持養老企業提供家庭適老化改造服務,增加適老化改造服務供給,助力銀發經濟發展。三是緊跟新趨勢,推進智慧適老。支持搭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,推動研發智能機器人等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產品。四是緊跟新時尚,打造網紅景點。針對老年旅游時尚,鼓勵建設適老化無障礙景區。
廣泛參與社會生活,“最美夕陽”更靚綻放
家住長沙的72歲老人李通海身兼多職,既是中建五局·馮家沖社區超英金秋志愿服務隊隊長,又是社區離退休第一黨支部書記。他每天行色匆匆,不是忙著教授老年書法課程,就是活躍在社區,調解鄰里矛盾。他說:“忙是忙,但過得充實,就像回到了青春歲月。”
公報顯示,2024年,全省參與“銀齡行動”的老年知識分子58萬多人,投身公益事業的老年人近100萬人,參與經濟建設的老年人120多萬人。老年文體活動豐富多彩,經常性參與文體活動的老年人630多萬人。
黃東紅表示,老年群體有豐富的經驗、知識、技能和威望優勢,是社會的寶貴財富。銀齡不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,為老服務、老有所為將為現代化新湖南建設開辟眾多新境界。
黃東紅談到,去年以來,全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“銀齡行動”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精神,以“銀齡行動”老年志愿服務牽引老齡人力資源開發,組建了200多支專業志愿者團隊,廣大老年志愿者在鄉村振興、基層治理、科技普及、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,“銀發力量”日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一抹亮色。
(文/陳勇 張爔文 向盈盈)


湘公網安備:43010302000524號

繼續訪問